太阳能公司宿州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昔日的采煤塌陷区 如何美出新高度 |
来源: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21-07-23 |
新能源科技赋能,让昔日的采煤塌陷区一跃成为新的能源基地,不仅盘活了这些废弃土地,实现了资源的重新利用,还在经济上为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有效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近日,新华网、央广网、人民资讯等中央媒体相继报道太阳能公司在安徽宿州建设的首座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安徽日报、搜狐网、新浪网等地方媒体、网站也纷纷转发。该项目规模70兆瓦,利用废弃采煤沉陷区水域建设,2020年发电量达8400多万度,远超设计值。一起看昔日采煤沉陷区如何蝶变“聚宝盆”,水上光伏如何美出新高度。 昔日采煤塌陷区“变身”新能源基地
作为两淮流域重要的煤炭基地,安徽省宿州市有着数十年的煤炭开采史,曾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城市,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代价,形成了十万余亩的采煤沉陷区。一些采煤沉陷区废弃后,由于长期缺乏管理,杂物遍布,杂草丛生,垃圾随意漂浮在水面上,无人清扫,这座老工业城市面临着发展和治理的新问题。
为了做好生态系统的修复,在国家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2017年6月,太阳能公司总投资5亿元,综合利用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2100亩采煤沉陷区形成的水面,建设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与传统陆地电站不同,水面光伏发电项目真正实现了光伏“水上漂”。项目共使用约194700块PERC高效单晶光伏组件和520000个浮筒,组配安装后分布在13个大小不一的浮岛上。其中,最大浮岛容量为8.536兆瓦。 该项目漂浮系统技术是依托浮筒组件固定系统具有自适应调整机制,可以释放浮筒因热胀冷缩带来的变形应力,为浮岛上组件的长久安全护航。项目投运4年来,经历了多次强风极端天气,始终保持安全运行,2020年发电量达8400多万度,远超设计值。 助力生态环保 水上光伏电站美出新高度
不只是发电量的增加,漂浮式光伏电站俨然是一座移动式的水上“生态净化器”。漂浮式光伏电站不仅能够让‘废水’再生成为全新的电站载体,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漂浮光伏的自清洁能力。利用漂浮系统技术,可以降低水面蒸发量、抑制水中微生物的成长,净化水质。此外,漂浮式光伏电站还可充分利用水冷作用,解决路面光伏电站遭遇的降温难题。 湖水变清,这里成为水生物的乐园。走进漂浮式光伏电站,一派水清岸绿好风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当地自然地形地貌特点,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不改变地形地貌、不影响水面生态环境,对水体环境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于推进采矿沉降区综合治理、促进传统能源煤炭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意义。
汇流箱和四通八达的电缆正在将光能汇聚上岸,并入电网。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的首年全年发电量比设计发电量增加了10%以上,达到了8000多万度电,相当于减少排放碳粉尘1.9万吨,二氧化碳7万吨,标煤2.7万吨,二氧化硫2千吨,氮氧化物1千吨。在25年设计寿命周期内,项目可减少排放碳粉尘44万吨,二氧化碳162万吨,标煤65万吨,二氧化硫4.9万吨,氮氧化物2.4万吨。 2020年,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随后,这一“3060目标”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在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项目运行良好的前提下,太阳能华东区与夏尔特拉(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7月14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强联手,以科技助推“3060目标”,继续和当地政府合作,继续为宿州采煤沉陷区的转型发展和做出贡献。
作 者:太阳能公司
摄 影: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